位置: 首页 > 专业术语 > 六爻动爻

风水堂:象数易和义理易之争

风水堂:象数易和义理易之争

对《易经》的认知可以说是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,对它的解读出现了象数易和义理易之争。汉代孟喜、京房开创了以象数解易的象数派,但他们对象数的认识基本上没有超出《易传》水平。也没有对象数范畴作系统的论述。象数是《易》的组成要素。在《易经》中“象”指卦象,爻象,即卦爻所象之事物及其时位关系。所谓“数”是指阴阳树,爻数,它是占筮求卦的基础。宋儒认为象数易是指孟喜与京房为代表的官方易学。其特点是以奇偶之数和八卦卦象来讲解《周易》,很多人并不赞同此种说法。实际上“象数”一词最早见于《左传˙僖公十五年》:“龟,象也,筮,数也。物生而后有象,象而后有滋,滋而后有数。”

风水堂:象数易和义理易之争

世界中医日创立者张胜利近照

《注》:“言龟以象示,筮以术告,象数相因而生,然后有占,占所以知吉凶。”《易经》虽不言数而用象、数。《易传》以为,“象”在易中有重大作用:“是故易者,象也;象也者,像也”。“八卦以像告,爻象以情言”等等都是出自于《系辞》中的话。象和数是《易经》的基础,所有变化皆由此出,后发展为象数学。汉代孟喜、京房、郑玄等人以象数解易,创立卦气、纳甲、爻辰、互体等学说。“象数学”由此而产生。“象数学”派在解释《周易》的时候,涉及了天文、历法,音律,伦理,哲学,占测等方面的内容,使得象数学系统显得十分庞杂,从而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。

风水堂:象数易和义理易之争

世界汉字节创立者张胜利书法作品

朱震在《周易集传˙自序》中说:“圣人观阴阳之变而立卦,效天下之动而生爻。变动之别,其传有五①曰动爻②曰卦变③曰互体④曰五行⑤曰纳甲。而卦变之中又有变焉。五种体例是朱震对前人以象数易注《易》的概括和总结。同时,他还认为:这五种取象方法就是象数之学,它们作为本于阴阳的五种象六爻日月建和动爻三合,是《周易》系辞的根据,利用他们可以观象制器,推原筮占,阐明易道,最终达到学致太极,有必要说一说五种体例:①所谓动爻代表事物的变化,卦中有动爻一定要注重动爻的信息。六爻中爻分为动爻,变爻,静爻,日月间的关系。

风水堂:象数易和义理易之争

世界汉字节创立者张胜利书法作品

动爻较为关键六爻日月建和动爻三合,因动者变也,变化中的东西是难以把握的,有动爻的卦为用卦,无动爻的卦为体卦。动爻是区别和确定体卦、用挂的主要标志。动爻在下卦者,下卦为用。动爻在上卦者,上卦为用,体卦为自己,用卦为他人或事。有动则有变风水堂:象数易和义理易之争,阳爻动则变为阴,阴爻动则变为阳,爻变则卦已变。②所谓互体就是凡卦爻二至四,三至五,两体交互,各成一卦,先儒谓之互体。与互卦同,互卦即重卦。去了初爻及第六爻,中间四爻相连分作上下两卦。比如:雷风恒,上互为泽,下互为天——其互卦为泽天夬。无论体互和用互都是互卦,互卦是专门为体用服务的,也就是说,体互不是给用互服务的,用互不是给体互服务的,他们之所以叫做互卦,是给体服务的。③所谓纳甲是指卦或爻的纳(配)干支,甲代表干支,常规纳甲法是由西汉易学家京房公开的占法原则,根据《困学纪闻》引《汉上易》注云:“纳甲法不尽相同,如:杨雄,葛洪所言又异于京房。

另外,东汉经学家郑玄他有爻辰说,也是一种纳甲,后无人再用之。最流行的就是京房的纳甲法。④所谓卦变就是因为爻变而引起的卦象变化。占卦者可用于互卦之外兼取变卦内的爻辞。王弼在其《周易略例˙明象》中说:“互体不足,遂及卦变,变又不足,推至五行。要注意的是卦变与变卦的不同六爻日月建和动爻三合,两者虽只是颠倒了一下两个字的字序,可所阐释的内容却大有不同。变卦是指在占筮中因为动爻的变化而引起的体卦(又叫得卦,遇卦)向之卦的变化,卦变的意思是谓因爻变而引起了卦象的变化。关于卦变的学说,王弼为了省事,尽黜象数,把卦变也扫荡无余。

关于卦变有争议:一种是承认卦变,一种是不承认卦变。⑤所谓五行,也叫五行学说。五行包括有: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。五行概念始于《尚书》,是单纯指水、火、木、金、土五种常见的自然物质材料。后经春秋战国至两汉的发展演变,在相生相克思维的基础上,又附之于阴阳,四时,五方风水堂:象数易和义理易之争,五德等元素,进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五行系统模型。王弼说:”得意忘象”。意思是指只取精神而无视其形式,朱震说:“卦可遗也,爻可忘也”。两者意思不完全相同。卦象的境界又分为三层:第一层,卦、象、心合一。第二层:眼中无卦无象,卦象在心中。第三层次,无卦无象,心心相印。《周易˙系辞下传》曰:“惧以终始,其要无咎,此谓易之道也”。无咎,没有大的过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。

文化长征创立者张胜利世界哲学思想纵横(第321回)收录于张胜利哲学思想系列专著《大道汜兮》。

康清浊录音整理 薛金银录制

风水堂:象数易和义理易之争

张胜利著作:《吉祥如意经》、《大华般若波罗妙法经》、《大圆满经》《明月照千江》、《德道经》、《大道汜兮》、《大行》等

清风依旧:

[图片]

相关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