模拟断卦——学习断卦技巧的一条捷径
作者:佚名
学习断卦的最佳途径是什么?毫无疑问,是实践!
在中国,学习周易的人数以千万计,但除了专业人员,又有几人具备大规模数术运算实践的条件呢?光在理论上刻苦钻研,缺少大量实践的检验,这显然是不行的。须知,书上写的理论并不一定正确。
下面就向大家介绍一条全息易学中学习断卦技巧的捷径——模拟断卦。
模拟断卦和“射覆”差不多。
射覆,在古時是一种游戏。那时,人们用瓯盂將一种或数种物件盖着,让人去猜;有些还以此占卜吉凶。这在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中就有详细的记载。同样,在《酒令丛钞》中,射覆又被当做一种行酒令记载于此,“今酒座所谓射覆,又名射雕覆者,以上一字为雕,下一字为覆。”可見,今天的射覆謎早在汉朝时就有了它的雏形,并逐渐趋向成熟。到了晚清,虽然射覆由“覆器”射演变为填字游戏,但它的覆射方式还保持着原来的特点。同時,也吸取了猜灯谜的方法与特点,和灯谜结下了不解之缘。
数术射覆时把某一物掩藏起来,再起卦,凭卦象断出所藏之物为何。从无限种可能事物中射中某具体事物,可见射覆之难。射覆能中,遂成为广大易学爱好者所神往的境界。
受“射覆”的启发,我们反过来用它来提高我们的卦技。方法只是把射覆的实物改成文字内容。
具体是这样的,先写好二个以上不同的文字内容,封闭好,使人不能从外部猜测出其中的文字内容。再把这几个内容集中在一起,任意“摇”出其中一个内容(如密闭的纸条等),放好。再起出一个卦,详细分析卦象、六爻纳甲、外应等,断出里面的文字,断好即拆开验看,是否相符,如不相符则再分析所起之卦,看是否有疏漏。
模拟断卦是适宜几个人一起,各人分别断卦,看谁断的对。互相启发,互相促进,饶有趣味。
模拟断卦应由易到难,逐步提高。起初可以这样设计的:用两张同样的纸条,一张写上“我胜”,另一张写上“我败”。再折叠好,从外观上看不出哪张写“我胜”,哪张写“我败”。笔者这样做是模拟比赛,比赛总要分胜负的,我们可以此来学习八卦断比赛的技巧。
再把两张纸条集中在一起,“摇出”其中任意一张,放好。再找出三个“壹角”硬币,摇六次,得出一个六爻卦。再分析此卦,判断“摇”出的纸条里的内容。如判断为“我胜”,则在世爻旁写上“断我胜”;如判断为“我败”,则在世爻旁写上“断我败”。
判断的方法是根据世爻、应爻的关系,结合年、月、日、时干支。世爻为我方,应爻为对方。世爻强于应爻,则“断我胜”,应爻强于世爻,则“断我败”。首先分析卦中各爻的生克制化、刑冲合害,再结合外来力量——年、月、日、时干支,断出胜败。
在世爻爻旁写好结果,即拆开摇出的纸条,验看结果。如此反复进行。这里要特别注意断错的卦,它是“反面教材”,直接指出了我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缺陷。如所断基本错误,则是严重警告我们:易学知识的消化、吸收有严重问题,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。这里要特别点出的是,不要迷信权威,更不要迷信书本,唯一的标准是实践的检验,所谓实践出真知。
笔者这几天照上述方法,练习了两次,一次是笔者一个人,断了六次,结果是一次断错,正确率83%,第二次是笔者和一个易友一起断,共10个卦,笔者对8次,易友对9次。笔者正确率80%,易友90%。下面将第二次模拟断卦练习经过披露于下,供广大易友参考,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。
1998年阳历1月17日,地方时16:33,与易友一道,密闭折叠好二个纸片,上面分别写“我胜”、“我败”,再任意“摇出”一个纸条,由笔者起卦,二人分别断卦:
第一次,摇得《恒》之《姤》,断我胜,实“我胜”,正确。
第二次,摇得《观》,断我胜,实“我胜”,正确。
第三次,摇得《睽》之《履》,断我败,实“我败”,正确。
第四次,摇得《乾》之《中孚》,断我败,实“我败”,正确。
第五次,摇得《咸》,断我败,实“我败”,正确。
第六次,摇得《随》之《颐》,断我败,实“我败”,正确。
第七次,摇得《剥》之《艮》,断我败,实“我胜”,错误。
第八次,摇得《归妹》之《兑》,断我胜,实“我胜”,正确。
第九次,摇得《震》之《未济》,断我败,实“我败”,正确。
第十次,摇得《复》之《大壮》,断我败,实“我胜”,错误。
说明:前九次断卦,我和易友所断一样。最后一次,我断错,易友断对。这样,十次“射覆”,我对八次,她对九次。
在第七次“射覆”中,我刚起好卦,发现室内太暗,就起身开灯,我笑对易友说:“此为外应,光明为赢,黑暗为输,欲断此卦时,室内由暗变明,表明一定是“我胜”。说是这样说,实际断卦时,我根据已有的六爻断卦知识,认为世爻弱,应爻强,故断为“我败”,实际纸条上为“我胜”。
上述是否说明卦与外应不符呢?我认为不是的,实际上,卦与外应是一致的。因没完全悟透六爻断卦的规律,才错断此卦。
从我的实践看,卦是不会错的,错的是断卦的人,卦技高者,有可能每“射”必中。
真希望大家都来学用模拟断卦的方法,以期迅速提高自己的卦技,也只有大家都来献计献策,为应用易学的研究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,我们的易学事业才会蓬勃向前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