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: 首页 > 六爻典籍

读《周易》,原文很难懂,不看注,读不懂

读《周易》,原文很难懂,不看注,读不懂

读《周易》,怎么读?我的建议是:先读原书,次读易史,最后读出土本。这里做一点推荐。

(一)读原书

《周易》,原文很难懂,不看注,读不懂。看注,有两个麻烦,一 是注本太多,读不过来,要挑一挑;二是注本分派,象数派、义理派, 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,要比一比。

这里选几本书,供大家参考: 1.唐孔颖达《周易正义》,收入清阮元校刻《十三经注疏》(清 嘉庆刊本),北京:中华书局,2009年,第一册,1-228页。 此书,经注出魏王弼,传注出晋韩康伯,而孔颖达为之疏,是唐代 的标准读本。王、韩注宗老尚玄,一扫两汉象数学(虽亦偶引象数 说),是魏晋义理派的代表作。

2.唐李鼎祚《周易集解》,清李道平《周易集解纂述》,潘雨廷 点校,北京:中华书局,1994年。 与前书相反。李氏悯旧注亡息,斥王注为“野文”,集汉唐旧注成 此书。其引书“三十馀家”(见序),旧说是35家,近考有40种。汉唐 旧注,多赖此书保存。研究两汉象数学,此书最重要。

3.宋程颐《周易程氏传》,收入宋程颢、程颐《二程集》,王孝 鱼点校,北京:中华书局,1981年,下册,689-1026页。 程颐治易,推重王弼、胡瑗、王安石。此书是依王弼本而注,不包 括韩注各篇。宋易分象数、义理二派,而以义理为主流。此书是宋易义 理派的代表作。

4.宋朱熹《周易本义》,廖名春点校,北京:中华书局,2009 年。 此书与《周易程氏传》不同,篇序不遵王弼本,而依吕祖谦复原的 古本。朱熹不满空谈义理,主张以筮解易,以象数济义理。他有句名言:“《易》本卜筮之书。”(他的语录和书信多次讲到。)此书,书前印有《筮仪》、《卦歌》和九种易图,就是讲筮法和卦象。这是吸收 象数派的东西。其书,注释极为简练,叙述极为明晰,对后世影响很 大。

5.清惠栋《周易述》六爻典籍推荐,附:《易汉学》、《易例》,郑万耕点 校,北京:中华书局,2007年。 乾嘉考据,重兴汉易,此书是代表作。惠栋所谓汉易,主要是孟 喜、京君明、郑玄、荀爽、虞翻五家,特别是荀、虞。荀、虞注主要保 存于《周易集解》。特别是虞注,《集解》引用最多。

6.杨树达《周易古义》,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6年。 作者说,他从小就不以汉象数之说为然读《周易》,原文很难懂,不看注,读不懂,而独喜宋程子书(自序)。书前叶德辉序,谓汉易重象数,清儒(如惠栋、张惠言)专事抉 发,有大功,但不外爻辰、卦气等题外话,无关本义,门人杨遇夫近辑 《周易古义》一书,遍采群书,才是善说《易》者。书名所谓“古 义”是义理之义。

7.尚秉和《周易尚氏学》,北京:中华书局,1980年。 尚氏是晚清、民国之交人。近现代,义理重归主流,象数被目为迷 信,再次被扫荡六爻典籍推荐,尚氏志在恢复西汉象数。清儒讲汉易,最重荀爽、虞 翻。尚氏讲汉易,独尊《焦氏易林》。他说,汉易正宗是孟、焦、京,而非马、郑、荀、虞。焦氏之书,独合古义,验之《左》、《国》筮 例,无不密合。但他动言逸象,什么都成符码,似有推阐过度之嫌。他著书约十种,此书以象解《易》,通释全书,是尚氏的代表作。

8.高亨《周易古经今注》(重订本)和《周易大传今注》,前者 有1984年中华书局本和2004年《高亨著作集林》本(北京:清华大学出 版社,第一卷,1-424页);后者有1979年齐鲁书社本和2004年《高亨 著作集林》本(第二卷)。文献考证,二书最详备,极便参考。 作者强调,经是经,传是传,经要以经解经,传要以传解传,两者 要分开,所以各写一书,以尽其意。前书注经,作者说,它的特点是, 第一不守《易传》,第二不谈象数。后书注传,他说,象数要讲,但不 可泥于象数。可见二书主于义理。

(二)读易史

有两本书可推荐:

1.朱伯崑《易学哲学史》,北京:华夏出版社,1995年。 此书分四卷,通释全部易史。

2.刘玉建《两汉象数易学研究》,南宁:广西教育出版社,1996 年。 此书是李鼎祚《周易集解》的导读,主要是讲汉易的历史。

(三)读出土本 有四本书不可不读:

1.上博楚简《周易》,收入马承源主编《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》(三),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3年,图版:11-70页,释文 考释:131-260页,濮茅左整理。 此书是个残本,包括残简58枚,如果加上我增补的一枚,共59枚。 这59枚简,涉及34卦,大约只是原书的一半。其抄写年代约在战国中 期,在现存古本中年代最早。濮氏的释文是以我的旧稿为基础,但另有 新解,以为简本卦序与今本不同。我写过一篇读后记,除订正他的误 释,还明确指出,简本卦序,与今本并无不同。这一点,现在已被 证实。

2.马王堆帛书《周易》经传,参看:张政烺遗稿的两种本子。影印本:《马王堆帛书〈周易〉经传校读》,北京:中华书局,2008年; 排印本:《张政烺论易丛稿》下编:遗稿,北京:中华书局,2011年, 89-292页。 张先生的遗稿,约写于1976年前后,一直未发表。2005-2006年六爻典籍推荐, 我和我的学生通过课堂讨论,才把这部手稿整理出来。

3.双古堆汉简《周易》,收入韩自强《阜阳汉简〈周易〉研 究》,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4年。 双古堆汉简也是残本,包括残简221片,涉及52卦,因为残缺过甚,已无法恢复其卦序。

4.李学勤《周易溯源》,巴蜀书社,2006年。 此书原名《周易经传溯源》(长春:长春出版社,1992年),14年 后,经修订,改名《周易溯源》。全书涉及数字卦、上博楚简《周 易》、马王堆帛书《周易》经传、双古堆汉简《周易》、王家台秦简 《归藏》,是目前唯一一本综合有关考古发现,讨论最深入的著作。 读《周易》,书太多,很多书,只有为了研究易学史,才有必要读。

读《易》,最基本的书还是《易经》、《易传》。《易经》是卜筮时代的经典,《易传》是筮离于卜,与阴阳五行说相结合的产物。汉易的特点是阴阳占候和日书化。我们要注意,清易宗汉,宗的是东汉三国 的汉,而不是西汉,西汉易不等于战国易,《易传》也不等于《易 经》。 最后读《周易》,原文很难懂,不看注,读不懂,我想用三言两语作为总结:《易经》是西周筮占的经典, 《易传》是战国秦汉新旧占卜杂交的产物。在《易传》的阐释下,《易经》才成为中国自然哲学的源泉之一。

相关内容